本文转自:人民网证券配资公司
陈蓝燕 李唯一 杨灏昱
245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可免费预约,企业举办年会无需额外寻觅场地;
引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,为高压工作的IT从业者打造专属“心理港湾”;
统筹布局暖“新”驿站,为网约配送员、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、充电、应急医疗等便民支持……
人民网党建调研行一行走进厦门软件园三期党建共同体。人民网 李唯一摄
这一系列“便民+服务”场景,均来自厦门软件园三期党建共同体。
作为服务园区企业与职工的核心载体,厦门软件园三期党建共同体不仅功能齐全,更精准选址于人流量最大的体育中心,宣传党的主张、展示园区发展成果,让党建服务真正“贴近人、吸引人”。
近年来,随着厦门市招商引资政策持续优化,各类产业园区普遍出现“一个园区多个管理、受益主体”的新情况,也面临园区党建工作主体不明、权责不清、聚力不足等新问题,成为掣肘园区党建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因素。
如何破解这一难题?厦门软件园三期党建共同体率先探索,搭建“一体两翼三级”管理架构,构建清晰的权责协同体系:“一体”以党建共同体为园区管理核心;“两翼”依托集美区委组织部、集美区委社会工作部及火炬高新区非公党委作为指导单位;“三级”通过党建联席会(定计划、下目标)、党建办公室(日常运作、跟踪落实)、党建工作站(非公党建指导员+人才服务员+楼宇管家,具体执行)分层落地工作,解决管理主体多元、权责不清的问题。
通过构建党建共同体,厦门软件园三期将各企业党组织“拧成一股绳”:党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属单位,但党建活动同步开展、资源互通共用。“既尊重原有隶属关系,又实现‘抱团发展’,让党建不再是‘单兵作战’。”厦门集美区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、集美区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沈迪说。
近3000册藏书中有不少红色读物,供园区员工免费借阅。人民网 杨灏昱摄
作为厦门市体量最大的园区,厦门软件园三期遵循“为您用心”的服务宗旨,探索、实践“care”党建工作法,有效助推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厦门整体营商环境在全国表现优异,集美区更是走在前列。在‘优等生’的基础上,我们希望把‘服务’做深做实,让企业感受到更有温度的支持。”沈迪表示。
更巧的是,在研讨“care”党建工作法时,团队发现“care”一词本身便蕴含“关心、关怀”之意,恰好与“为您用心”的宗旨深度契合。“这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的名称,更是我们服务理念的延伸:用‘关怀’链接企业,用‘用心’温暖职工。”沈迪补充道。
在服务企业发展上,厦门软件园三期党建共同体主要通过两条线来提供服务。一是日常的职能部门服务,二是通过企业内的党组织书记,在园区联席会扩大会上专门解决问题。
“比如企业反映交通不便,我们会立刻邀请交通部门、公交集团参会,共同商讨解决方案。”集美区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刘倩文举例,公交集团在此过程中扮演“资源整合平台”角色,精准对接供需;会后还会通过党建素质评价机制跟踪进度,对未达标的事项持续督促,确保“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着落”。
调研团一行在厦门软件园三期交流学习。人民网记者 陈蓝燕摄
除了“急难愁盼”的即时解决,厦门软件园三期党建共同体还通过“阵地实体化运作”深化服务。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聚焦“政治、服务、孵化、辐射”四项核心功能,截至2025年7月,已开展科技政策宣讲会、暖“新”关爱行动等活动206场,覆盖8315人次,真正成为“党群服务平台、人才成长空间、品牌培育基地、园区交流中心”。
园区还成立“企业帮帮团”服务专班,由属地镇(街道)党(工)委副处级领导干部和专职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组成,分片区“点对点”指导企业党建,补位解决基层问题。同时,明确“有求才去”的服务原则,因此不主动、不随意上门干扰企业日常运营,避免“无差别走访”带来的干扰。
厦门软件园三期党建共同体的服务,不止于“基础保障”,更延伸至“产业链赋能”。
园区构建“党建+人才”、“党建+产业”融合发展模式,成立“红色HR”队伍,设立“HR导师帮带岗”,为企业培养专业性人才;组建集炬红领顾问团、专家智囊团等党员服务团队,链接“集美区TOP金融赋能研究院”,每月定期开展“益企服务日”活动,引导园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、专利、税收等专业性咨询服务。推动企业合作,利用园区产业资源优势,举办园区产业链沙龙等活动19场,构建产业合作生态圈。
“非公企业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、自有资源有限,单靠自身很难发挥大作用。”沈迪坦言,厦门软件园三期党建共同体的核心价值,正在于“聚合力”——联动周边社区、医院、高校、国企等单位共建,搭建资源互换平台证券配资公司,将分散的组织资源转化为企业可触达的发展资源。“从帮企业找‘痛点’,到一起解‘难点’,让党建真正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‘红色动力源’。”
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